请关注"NTCE讯考"

中学教师资格

教师资格证统考文学科笔试单项选择题技巧与答

整理编辑:陕西教师资格证网  发布时间:2017-11-15   浏览量:()

  “学贵有法,贵在得法”,掌握科学的答题方法和技巧,有助于考生在考试中脱颖而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历年真题来看,初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笔试单项选择题(占30%)考察学科基础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内容相对简单,有许多需要记忆与理解的部分,因此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对语文学科知识点进行系统的理解与记忆,如中外文学作家作品、语文课程标准及理念等是常考的内容,需要熟记。同时在考试中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以做到双重保险。具体方法如下:

  一是答题所问法,找准方向

  考生拿到题目浏览选择题时必须看清题目所问的是什么,选择正确的一项还是不正确的一项,可以把“不”字圈起来提醒自己。笔者统计了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初中和高中的单项选择题真题,初中和高中出现“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不准确的是”“正确的是”等问法分别约占题目的73%,因此考生在做题时最好划出“不正确”“正确”等关键词以便于自己快速确定答题方向。

  二是划关键词法,确定题旨

  考生在读题时划出或者圈出题干核心词汇来破题,以便于快速确定答案。

  例题:(2015年上高中语文选择题6)某教材选修模块提供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下列对诗歌的分析,运用了该方法的是?

  A.《泊秦淮》表达了对“商女”形象的批判

  B.《湘君》《湘夫人》表现的是湘水之神的爱情

  C.《长恨歌》描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D.《蜀相》借凭吊诸葛亮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

  答题思路:选D。本题可直接划出关键词“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知人论世”是深入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加以理解后对应选项即可得出答案。

  三是运用排除法,节约时间

  排除法即确定主题后找出选项里不符合题意或者特别明显的错别选项优先排除。

  例题:(2012年下高中语文选择题2)某教材在选修模块中设置了“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乡土景观”专题。下列作品适合选入的是?

  A.郁达夫《故都的秋》 老舍《想北平》 鲁迅《祝福》

  B.萧红《呼兰河传》 铁凝《哦,香雪》 贾平凹《秦腔》

  C.费孝通《乡土本色》 张承志《汉家寨》 汪曾祺《葡萄月令》

  D.史铁生《我与地坛》 沈从文《边城》 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答题思路:选B。题干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乡土景观”,抓住题干要求即可运用排除法。A选项中鲁迅《祝福》写于1924年,作品通过描写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对封建的必要性,与题意不符可直接排除;C选项中汪曾祺《葡萄月令》抒情文,介绍关于葡萄的种植,与题意不符可直接排除;D选项中史铁生《我与地坛》哲理抒情散文,主题是关于生与死的思考、母亲的怀念以及与地坛不可分割的情感,与题意不符可直接排除。

  四是难以抉择,重第一直觉

  考生做题时会遇到模棱两可、难以抉择选项时可以选择相信自己的第一直觉,因为第一直觉是凭借自己的经验积累而做出的反应,有一定的正确性,因此考生在难以取舍的情形下,最后的办法可以选择相信自己的第一直觉与反应,千万不要在难以区分的选项上犹豫不决,从而浪费耽误许多答题时间,要知道答题时间的宝贵,可谓是争分夺秒。加油。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陕西教师资格证网 [ http://www.jszg.sn.cn/ ]
文章归属栏目: 中学教师资格
陕西教师资格证网声明:
(一)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以教育考试院及教育局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体,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方式:邮件952056566@qq.com
  • 扫码进群

    咨询教资报名条件,报名时间等

陕西教师资格证专题

技术支持:深圳市广元创优网络有限公司 粤ICP备19080791号

本站为陕西教师资格证网站,所有报考信息以陕西省教育考试院(www.sneea.cn)为准。

Copyright © 2016-现在 陕西教师资格证 版权所有